机器人导诊,机械臂配液
2019-08-14 09:39:21
来源:
智能机器人在深圳医院使用又进一步深化。本周起,在北大深圳医院门诊大厅,人工导诊被彻底取消,转而替代的是三台萌萌哒的机器人。尽管人工智能目前发展有待完善,但其在医院的应用已广受青睐。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相对于这些直观的智能化设备,智慧医院后台的建设也越来越深入,深圳越来越多的医院在布局医疗大数据的挖掘整理,而这也会进一步促进智能机器人在医院更深入的应用。
“请问头痛符合哪种描述?是否患有鼻塞?是否呕吐?建议您到医院呼吸内科或耳鼻喉科就诊进行系统诊疗。”在北大深圳医院出现的三台导诊机器人在人群拥挤的诊疗大厅中央非常吸引眼球。
这些小家伙可接受患者的业务咨询和疾病导诊,还能指路。在这三台机器人在门诊大厅试用月余后,从本周开始,北大深圳医院开始尝试让其彻底代替此前安排的四名导医人员。其实导诊机器人在各医院均已应用数年,但彻底取代人工导诊还属少见。
北大深圳医院目前每日门诊量平均1万人次左右,此前四名人工导诊员一上班基本就处于连轴转状态。该院门诊部护理副主任李粉玲介绍,“撤掉人工导诊,使用三台机器人后,效果还不错,能满足市民需求。”
不过,目前机器人的本领还待“升级”。记者在现场看到,导诊机器人时而反应灵敏,时而效率较低。据介绍,其运行对网速要求较高,因此还需进行相应调试。此外,目前虽然可提供疾病导诊服务,但还不能进行具体的医生介绍及预约挂号。
作为广东省智能化护理的示范医院,北大深圳医院和科技企业联手,在智能化护理上走在深圳前列。记者了解到,最有人气、受到护士和患者欢迎的就是自动输液监控系统。该系统最早在该院脊柱外科使用,由临床移动护理终端NDA、智能输液监测器、蓝牙物联网中心组成,实现从医嘱下达、输液摆药、配药到执行的全流程监控和信息追溯。记者昨日在该科住院病房看到,输液袋均挂在一个类似挂衣钩的设备上,原来这就是液体余量感应器,可以自动监测患者输液的剩余量,提前对护理人员进行提醒。
“药量低于五毫升就会自动报警,这让我们清楚知道何时接瓶拔针,工作更有计划性。”脊柱外科护士黄鹤亮指着手中的PDA设备告诉记者。而这也增加了家属陪护的自由度,无需在床边紧盯输液袋,担心输完回血。他表示,这些设备将护士从机械重复性劳动中抽身出来。
3月6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与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签署合作协议,在深圳率先开设临床医学研究大数据研究中心。在谈及其意义时,中山七院院长何裕隆说,临床大数据中心的建设将提供完善的统一随访平台,使医护人员能非常便捷地筛选病例及查看所有的诊疗记录,从而形成一套以疾病为中心的临床科研数据支撑体系。
“未来,患者走进医院后,哪怕被抽一滴血或是一口痰,都会被录入数据库中心,这些资料都会成为医护人员研究疾病的基本资料,从而为制定精准医疗方案提供更精准的依据。”何裕隆表示,这有助于对患者健康状况进行有效监测及预测,为疾病治疗争取时间,有助于提高治疗方案的准确性,甚至为患者节约大笔治疗费用。
[责任编辑:PF085]
责任编辑:WS0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