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前瞻:政府工作报告或设GDP增速大区间
2020-05-20 19:03:10
来源:
(原标题:两会前瞻:政府工作报告或设GDP增速大区间)
突如其来的疫情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较大的不确定性,2020年经济增长目标设定能否更加灵活?
与今年1月举行的省级两会相比,疫情后召开的四川省、云南省两会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增长目标,而是转变为“相对增长”的表述:四川提出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比全国高2个百分点左右;云南要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时代周报记者采访的多位经济学者均认为,当前情况下,设立具体的经济增长目标存在较大难度:设定高了,可能带来经济结构的扭曲;设定低了,可能影响市场预期。
尽管如此,各方对是否设置GDP增长预期目标仍存分歧。
清华大学金融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马骏等人认为,鉴于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的巨大不确定性,建议今年不再设定GDP增长目标;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等人则强调,没有一个全国GDP增长目标,各个层面的经济决策就失去了一个参照物,许多经济活动将难以协调。
今年的GDP增长预期目标设不设、怎么设,全国两会召开在即,答案即将揭晓。
难度加大
1985年,中国建立GDP核算制度。1993年,GDP成为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
时代周报记者梳理历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发现,经济增长目标通常是某个具体数值、某个具体数值左右或某个0.5-1个百分点之间的区间。其中,将年度GDP增速目标设为区间值,历史上仅出现过三次:1995年GDP增速目标为8%-9%、2016年为6.5%-7%、2019年为6%-6.5%。1个百分点即为大区间。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经济增长目标备受关注。2019年年底,中国社科院等多家机构对2020年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测,基本在6%左右。但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中国经济按下暂停键——今年一季度我国GDP同比下降6.8%,这是自1992年公布季度GDP数据以来的最低值。随后,各方调整了对经济增长的预期。
由于对“疫情何时能结束”“疫苗何时上市”等关键问题尚无一致定论,各方预测结果差异较大。4月14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最新的《世界经济展望》将中国2020年经济增速预测下调至1.2%,但国内有不少研究机构乐观预计,2020年中国经济增速在3%左右。
从官方表态看,4月17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必须充分估计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会议着眼于“稳住经济基本盘”,首次提出“六保”。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王静文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这可能意味着今年将不再设置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让制定经济增长目标的难度加大。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哲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这种情况下,设定较高的经济增长目标,不符合经济的运行规律,可能带来经济结构的扭曲;设定较低的经济增长目标,既达不到激励地方政府的目的,也会影响市场预期。
或更灵活
鉴于疫情对中国和全球经济造成的巨大打击,野村证券5月6日发布的报告认为,中央或大幅下调2020年GDP增速目标。预计2020年GDP增速目标将不会高于3%,并且目标范围将较往年有所放宽(例如设定在2%-3%),使得政府的政策制定具备更多灵活性。
另外,野村证券还表示,中央有可能不会对全年或下半年设定明确的增速目标,而转为公布财政支出、社融和居民收入增速的目标。
“设定增长目标,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稳就业。”粤开证券首席宏观研究员张德礼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议可以不设增长目标,而将重点放在稳就业上。
不过,中泰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杨畅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现阶段正处于复工复产的关键阶段,不宜取消GDP增速目标,否则会影响各部门、各地方复工复产的积极性。
根据杨畅的乐观假设,今年二季度的GDP增速能够实现同比增长2%;海外订单情况逐步修复,国内复工复产进度明显提升;三季度、四季度能够实现较高增速,分别达到6%和9%。如此,全年能够实现3%左右的GDP同比增速。
杨畅建议,可以尝试将全年GDP目标增速定为3%左右:一方面,给予地方和部门充分的信号,继续加快复工复产;另一方面,防治弄虚作假,保护复工复产的真实性。
刘哲也认为,中国正处于经济恢复的关键期,从预期管理的角度,有必要设定一定的增长目标,无论是保民生、保就业,还是保市场主体,都需要一定的经济增速才能实现。但她强调,这个目标的设定需要有一定的技术性,“既体现出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信心,又能尽可能减少疫情对短期经济的干扰”。
“考虑到疫情大概率能在2020年结束,建议可以设定今后两年的经济增速,即2020年和2021年平均经济增长在6%左右。”刘哲建议。
逆周期调节将以财政政策为主
尽管各方对“是否设定GDP增长目标”存在分歧,但共识已经达成:不能顺其自然、必须考虑经济增长,要尽最大努力抵御疫情对经济带来的冲击,采取更有力的宏调经济政策加以对冲,引导经济重新恢复正常状态。
国家统计局5月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工业、投资、消费等数据均出现边际改善。4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从上月下降1.1%转为增长;1-4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0.3%,降幅比一季度收窄5.8个百分点;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7.5%,比上月收窄8.3个百分点。
刘哲认为,这显示出国内经济已经进入了实质性的恢复期,但当前消费复苏明显弱于供给的修复,海外需求萎缩对于中国出口订单的滞后影响等问题仍不能忽视。
刘哲建议,下一步宏观政策应以财政政策的精准救助和刺激为主。其中,救助应以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和中低收入人群为主,进一步降低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适当减免员工的养老社保费用以及个人所得税,降低企业的刚性支出,同时加大对于中低收入群体的转移支付力度。
消费刺激方面,刘哲建议,对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等“新消费”产品加大价格补贴力度,提升居民的当期消费意愿,激发产品的更新换代需要,通过向中等收入群体发放限期使用的满减消费券,提升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发挥消费的带动效应。
张德礼则指出,今年逆周期调节将以财政政策为主,货币政策提供适宜的环境,以避免财政扩张对企业和家庭部门的挤出。“两会期间公布财政赤字率、特别国债规模和新增专项债额度后,积极的财政政策将加快落地。预计二季度的GDP增速可能转正,后续继续修复,三季度经济增速将恢复常态。”
延伸阅读
国务院"晒"2019年成绩单:38项量化指标任务均完成
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决定于5月21日召开
两会前瞻:GDP增速目标会否淡化 财政刺激将多大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责任编辑:王晓武_NF
[责任编辑:PF085]
责任编辑:WS0974